【編者按】:為推動我省學前教育教學科研成果轉化,交流各地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宣傳學前教育典型案例、優秀教育教學成果和先進人物事跡,經研究,將面向各地市征集成熟材料,用于宣傳推廣。
活動背景
在開展沙水游戲通過造橋解決靴子進水的問題時,結合幼兒們的需求,首先老師給幼兒們創設了舒適寬松的沙水環境,其次提供了豐富的游戲材料,如:KT板、磚頭、木板、各種型號的PVC管、鏟子、塑料垃圾桶、塑料小黃鴨、支撐管道的木架等。同時在一步步造橋的過程中,老師們通過分享游戲視頻,引導幼兒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谏罱涷炁c前期活動,他們對橋已有一定的經驗積累。通過“造橋之旅”游戲活動的開展,幼兒們可以用造橋的方式有效的解決靴子進水。
在游戲開展過程中,對于游戲的規則和玩法,老師們大膽放手,讓幼兒們自主探索,必要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指導。
活動內容與過程實錄
1.造橋計劃的產生
在和幼兒們探討如何解決靴子進水的辦法時,幼兒們都說到造橋,到底造橋能否解決靴子進水的問題,我們繼續探索......上次幼兒們一致認為芊茹設計的橋適合在沙水區進行建造,于是在她的帶領下,幼兒們開始了造橋。
2.KT板橋芊茹和幼兒們帶來了KT板和兩個塑料的盒子、紙板、塑料拉花等材料,她先把兩個塑料盒子放在水渠兩邊,然后上面放上KT板,小松說:“這樣不穩固,我們先把紙板放在塑料盒子上,然后再放KT板”王一凡又說:“我覺著小松說的很對,最后放點拉花裝飾一下”,在大家的努力下,KT板橋建成了。
這時悅涵說:“這個橋怎么過?我見過的橋上面沒有任何東西,這些塑料拉花雖然好看,但是會阻礙走路??!”幼兒們聽了她的建議,把橋上面的障礙物拿走,開始嘗試過橋。剛走幾步,發現橋面非常的不穩固。
天浩和芊茹在那里討論著為什么橋不穩固呢?這時孔嘉從水龍頭那邊又拿來一個塑料盒子,放在橋下面。
老師問:“孔嘉,你放這個有什么用啊”,孔嘉說:“讓橋面穩固啊,還不知道行不行呢?試試看吧!”小川走了一下,發現橋面深陷,還是不穩固。
幼兒們又開始討論怎樣才能讓橋面穩固的方法。老師說:“你們看看還有什么材料能讓橋面變得穩固呢”,聽到我的提議,幼兒們又開始尋找加固橋面的材料。這時,王友瑞拿來一個輪胎放在KT板下面,上面還鋪上紙板,嘗試走了幾下,發現橋面穩固了一些。隨后常恒瑞把幾根PVC管并排一起,把KT板放在上面,這樣橋面也穩固了。
幼兒們對KT板橋的建造進行了一段時間,回到教室后幼兒們總結了橋面不穩固的原因:橋墩不結實、不一樣高;KT板不堅固,支撐KT板橋面的材料太少。針對以上問題,幼兒們自發的在家里帶來相應的材料,比如堅固的木板、穩固的塑料盒等。
教師的思考:起初KT板橋的建造,僅僅因為芊茹帶來的KT板,幼兒們開始了建造。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們剛開始只是簡單的用兩個塑料盒和KT板建造。在嘗試走的過程中,發現橋面不穩固,在如何加固橋面的過程中,孔嘉在橋底下增加一個塑料盒子,王友瑞用輪胎來加固橋面,常恒瑞用PVC管加固,他們都大膽嘗試自己的方法是否能讓橋面穩固?;氐浇淌液笥螒蚍窒?,幼兒們通過觀看視頻,發現了KT板橋存在的問題,接下來如何解決,幼兒們“心中有數”。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基本沒有干涉,所有的問題都是幼兒們在嘗試中自己發現的,只是偶爾的提問引發幼兒的觀察與思考??梢园l現,正是這些問題的發現,幼兒們才進一步了解到穩固的橋需要堅固的橋面和橋墩。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幼兒們對橋的探索還會有新的發現,我們拭目以待.....
3.木板橋的建造第二周的第一天,幼兒們帶著自己收集的材料來到沙水區,孔嘉和躍躍用兩個塑料盒子當橋墩,用兩塊長木板當橋面,孔嘉一直在調整橋面和橋墩位置。當孔嘉去尋找其他材料的時候,淑涵問躍躍:“你們在干什么?”躍躍說:“我們在造木板橋?!避S躍給她簡單介紹了一下橋,然后自言自語的說:“怎樣才能讓橋穩固呢?”舒涵聽到后,拿來一個塑料的鏟子,鏟了一些沙放到一個橋墩上,“躍躍,用沙子把橋墩固定住不就行了嗎?”固定好之后,當水一流過,固定橋墩的沙子也流走了,橋還是不穩固。這時聽到浩宇大聲的說:“老師,快來看,我們成功了!”走過去一看,凱正他們正在木板橋上走來走去,看起來非常穩固,他們把三塊木板疊加一起,放在水渠上,走在上面能成功的避免靴子進水。
過了幾天,李正突然問我:“老師,你看我的木板橋能預防靴子進水嗎?”“行不行我不知道,你自己試試看”。當水流過來,李正過來給我說:“只要水別超過橋面,在橋底下流就可以”我沒有說什么,繼續觀察。大約過了幾分鐘,李正又過來說:“怎么木板讓沖走了呢?”
帶著這些疑問,我把木板橋建造過程中的游戲視頻在教室進行回放,問:橋面穩固了,為什么水流一會,我們的橋會塌陷呢?幼兒們看完后,有的說可能水流太快,有的說可能還是木板不夠穩固,有的說橋墩不穩固,有的說我們的木板橋沒放橋墩,只是放到水渠的兩側沙中,水一流動,沙子也就流動啊,所以橋總是塌陷。幼兒們七嘴八舌的討論,原因這么多,我們如何去解決呢?
躍躍:我們的材料太少,我們還得多找材料。冠達:沙子流動,我們把沙子固定住。杰文:固定沙子不可能,除非不放水了。天浩:我感覺還得多一些材料??准危菏堑?,我也感覺沙水區材料太少,多找一些材料,可能就解決了我們的問題了。既然幼兒們都感覺沙水區的材料太少,接下來我們去尋找材料。
教師的思考:在木板橋的建造中,幼兒們知道了橋的穩定需要橋面的結實和橋墩的穩固,兩者缺一不可,在躍躍和孔嘉建造的木板橋上,舒涵的沙子固定橋墩的方法,在經過水流過的時候,橋墩就不再穩固。同時凱正和李正的木板橋,短時間能預防靴子進水,但是長時間的水流之后,沙子橋墩會被沖刷掉,橋還是不穩固。在后面的分享中,帶著疑問觀看,幼兒們找到問題很多,到底因為什么,老師并沒有給予回應,讓幼兒們在接下來的探索中發現沙子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會影響木板橋的穩固。在如何解決問題中,大部分孩子反應沙水區材料不足,這是需要老師們反思的。在幼兒們進行自主游戲之前,老師應該給其提供充足的游戲料。
4.材料的充實幼兒們反應沙水區的材料不足,到底添加什么材料合適呢?幼兒們眾說紛紜,于是老師讓他們把所需要的材料畫下來,沙水已有的材料直接圈畫出,沒有的材料老師帶著幼兒們去尋找。
在經過找材料時,對于前院綜合區梯子和積木,在建造橋的時候,幼兒沒有一個去前院取放的。
教師的思考:通過這次找材料,發現幾個問題:
(1)幼兒在進行自主游戲的時候,知道需要什么材料,但是不敢跨區域取放,教師是不是過分的強調了區域的規則,從而限制了幼兒們的發展?
(2)對于游戲材料的投放,教師應該怎樣根據幼兒興趣有選擇的提供?在如何解決問題中,大部分孩子反應沙水區材料不足,這是需要老師們反思的。在幼兒們進行自主游戲之前,老師應該給其提供充足的游料。
5.組合橋的建造在經過幼兒們自己尋找材料,我們的沙水區材料越發充足,他們造的橋五花八門。
(1)石頭木板橋材料充實之后,第三個周的第二天,小川的石頭木板橋吸引了我。起初他用兩塊石頭疊放在一起,中間用兩塊立起來的木板支撐,另一頭用三塊石頭疊放一起當橋墩,弄好之后,發現自己根本不敢上去走,然后他又調整自己的橋,他用兩塊方形的石塊當橋墩固定兩邊,中間放上兩塊長方形木板當橋面,橋面兩邊還放上了護欄,嘗試了一下,發現護欄阻礙自己前進,于是把護欄拿走,繼續改進......在經過幾次的改進,小川開心的說:“我的橋能預防靴子進水啊,哈哈哈哈!”
(2)PVC管簡單鋪設的橋凱正和恒瑞他們用PVC管分別建起了“隧道”和“并排橋”,睿睿用PVC管建造了“高低橋”。他們建造的橋都預防了靴子進水。
(3)PVC管建造立交橋幼兒們對建造橋的興趣只增不減,我們申請延長在沙水區游戲的時間。不知道是哪個幼兒發起的,幼兒們竟然在沙水區用PVC管建起了立交橋。游戲之后的分享,幼兒們說其實立交橋還可以更大的,但是有些拐角處水一來就塌陷了,怎么辦呢?出乎意料,第二次建造立交橋的時候,幼兒們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在拐角處用垃圾桶和塑料小黃鴨支撐,并且用木架支撐很長的管道,讓立交橋有一個支點,這樣整個橋看起來非常的穩固。
第三次建造的時候,好多幼兒們分工合作,他們把立交橋弄得更“宏偉”,讓我驚喜的是,他們竟然創造出管道連環接水的“工程”。
教師的思考:
這一次的建造橋的材料非常特殊,PVC管道的連接、如何穩固等都給幼兒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但他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探索著。老師也始終陪伴鼓勵他們。最讓老師們感到驚喜的是:最后他們竟然創造出管道連環接水的“工程”。這一次,多樣化的材料再次激發了幼兒游戲靈感,PVC管的投入,幼兒們完美的配合下,誕生了技術含量最高的—座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幼兒們在自主探究游戲的過程中,不僅發展了對重心、空間、高度等方面的科學認知,在調動他們原有建構經驗的基礎上,更是提高了他們的建構水平,培養了他們的分工與合作的意識。這些都說明,真實的游戲情境能夠促進幼兒們更多的發展
活動的特點及價值
玩沙玩水游戲是幼兒熱愛的一種游戲活動。它的可塑性、流動性給幼兒無限的想象和發揮、嘗試、探索的空間,幼兒通過操作沙水創造性地反映對周圍事物的印象的一種活動。幼兒在游戲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智慧的體現
在造橋的過程中,幼兒從起初的KT板橋建造,發現橋面不穩固,隨后自己又找來木板穩固橋面,但是沙子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影響橋墩的穩固,后來幼兒又建造了立交橋,解決了橋面和橋墩的問題;同時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立交橋的拐角處水一來容易塌陷,他們用垃圾桶和塑料小黃鴨支撐拐角處,最后竟然探索了水管連環接水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們發現問題,一步步的“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體現了幼兒高超的游戲智慧。
游戲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獲得 幼兒是游戲的主體,教師是游戲的支持者。從建造KT板橋,隨后的木板橋,再到后來的組合橋,最后到立交橋的建造,幼兒不斷調整建構橋的材料;從KT板橋橋面的不穩固,到后來如何去解決橋面和橋墩的穩固,最后到立交橋改造......幼兒能不斷地主動思考,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把持續獲得造橋經驗內化于心,靈活的運用于后面問題的解決。自始至終,幼兒都能專注進行造橋的游戲,不斷挑戰遇到的難題,大大提升了幼兒主動探究、堅持到底的學習品質。充足的材料是開展游戲的物質保障游戲材料的提供,對幼兒們起著游戲暗示的作用,刺激幼兒選擇某種游戲方式,表現出不同游戲行為,間接地對幼兒的發展產生作用。起初芊茹帶來KT板,幼兒們就建造KT板橋,雖然不斷地調整,但是橋面的材料僅僅是KT板。第二周幼兒們帶來了木板,橋面還是僅僅固定在木板上,后來經過尋找材料,幼兒們造橋的思路不斷的擴展,最后創造出水管連環接水的游戲。由此可見,游戲材料的提供決定了幼兒與材料互動的質量,也決定了游戲的質量。教師的放手和支持是游戲進行的前提。
玩沙玩水是幼兒們非常喜歡的游戲活動,特別是在造橋過程中,教師充分認識沙水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從游戲前教師在教室和幼兒探討橋的建設、造橋游戲材料的提供、及時遇到問題教師及時介入等方面進行優化,讓幼兒積極投入到造橋的過程中,同時各種材料的及時添加,特別是PVC管投放,教師的支持讓造橋游戲的教育功能更突出,形式更豐富。在本次“造橋之旅”的游戲活動,幼兒們遇到問題時,教師退居其后,讓幼兒自己去發現解決問題,自主探索獲得經驗,從而讓“沙水游戲區”在觀察、思考和探索中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