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推動我省學前教育教學科研成果轉化,交流各地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宣傳學前教育典型案例、優秀教育教學成果和先進人物事跡,經研究,將面向各地市征集成熟材料,用于宣傳推廣。
一、活動背景
入園初期,部分幼兒不喜歡吃蔬菜,如小白菜、胡蘿卜、木耳等。為了保證幼兒均衡營養攝入,滿足身體生長需要,通過“你好,蔬菜”課程,孩子們了解到各種蔬菜的營養。有些幼兒每次用餐都能吃光,但有的幼兒還會剩余較多飯菜。為了引導幼兒從小養成不挑食、不剩飯的良好生活習慣,知道愛惜糧食,尊重勞動,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小一班由此開展“盤兒光光”活動。當幼兒的用餐與“光盤”相聯系時,光盤即刻成為一種行動,幼兒根據自己食量來添加飯菜,真正做到自主用餐。
當“用餐”融入區域游戲時,便賦予其“文明”的內涵。美工區里,孩子們用橡皮泥、紙殼、卡紙制作了各種小動物愛吃的食物,以“小熊請客”為載體,表演“小動物請客”,真正體驗分享的樂趣。生活區里,孩子們創設了小廚房,投放各種制作餐點的素材,如不同材質的蔬菜、水果、面點等,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體驗美食搭配和制作方法。服務員、收銀員、廚師、顧客的角色應運而生。幼兒將生活中的經驗游刃有余地運用起來。用餐沒有錢怎么辦?孩子們想到免費品嘗。隨著游戲的不斷深入,代幣“雪花片”產生了。一個雪花片是一元錢,對接孩子已有的“5以內數的多少”經驗,餐點買賣竟然非?;鸨?。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支持及家長的陪伴都是幼兒光盤行動的助推器。光盤不只是孩子的行動,更是我們所有人的行動。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當幼兒看到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的用餐視頻時,他們了解到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我們吃的這樣豐盛營養?!耙恢嘁伙埉斔紒碇灰?,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光盤行動,即刻激發幼兒從我做起,共同守住舌尖上的文明。
二、活動內容與過程實錄
(一)小可愛們話光盤
“光盤就是吃光了盤子里的飯?!鲍灚炚f。
“把剩下的飯倒到垃圾筐里,然后把盤子沖干凈就是光盤?!毙裥襁@樣認為。
“剩下飯倒掉了就不是光盤,是浪費食物?!睅r巖說。
巖巖的看法引起了大家的共鳴。還有8粒米, 湯和菜也沒吃干凈,一粒米、一點湯菜也不剩,孩子們對接生活經驗,對光盤也有了初步的認知。通過討論和比較,光盤在孩子們的心中有了另一種定義,那就是“吃光了,一點也不?!?。
用餐時老師發現,有的孩子不喜歡吃某種飯菜,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會嘗一嘗,多少會吃一點,也有的孩子對于不喜歡的飯菜一點也不吃,最后倒掉了。孩子們也發現了倒掉的許多飯菜,由此引出了對“不喜歡吃的飯菜要不要取”的討論。
“可以取一點,一點我就能吃完?!蹦饶日f。
“我不愛吃茭瓜,我不想取,每次都吃不完?!贝T碩說。
“都要吃,要不身體就沒有營養了,還會生病?!闭苷苎a充道。
“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的,我媽媽說要珍惜糧食?!毙裥裾f。
孩子們各抒己見,教師及時梳理孩子們的心聲。
11人認為不喜歡吃的菜少取一點,可能會吃完。
9人認為不喜歡吃的菜不取,就能光盤。
10人認為不喜歡吃的菜也要取上,都吃才會不生病。
意見不統一,怎么辦?“要不問問廚師?”明旭說。這也是個不錯的主意哦!孩子們趕緊向廚師阿姨請教。
“阿姨,不喜歡吃的菜可以不吃嗎?”桐桐問。
“你們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需要多種營養。如果不吃,這種蔬菜的營養就吸收不到了?!笔程冒⒁陶f。
“可是我不喜歡吃豆腐,每次我都吃不完?!卑膊┱f。
“豆腐里有維生素、蛋白質,很容易消化,能增強我們身體的抵抗力呢,不喜歡吃可以先嘗一嘗,少吃一點點?!卑⒁棠托牡亟忉?,并推薦了《香噴噴食育》系列繪本,孩子們到圖書室找來便分頭閱讀起來。
哲哲:“我知道很多讓我不生病的食物,有黃瓜、西瓜、胡蘿卜?!?/span>
桐桐:“不生病的是綠色精靈?!?/span>
瑤瑤:“黃色的精靈有土豆、面包,可以讓我們有力氣?!?/span>
孩子們知道了各種食物對身體的有用,不喜歡吃的飯菜也要少取一點嘗一嘗。
光盤到底難不難?
“我覺得很難,我不愛吃菜花?!焙f。
“我也覺得很難,老師盛的太多了,我吃不完?!毙裥裾f。
“我覺得不難,每次都能吃完,這些菜我都喜歡吃?!比闳阏f。
從孩子們的交流中發現,大部分孩子覺得光盤有點難,不能光盤的原因是:老師給盛的太多了,吃不完;有不喜歡吃的飯菜,吃不完。
經過師幼共同討論,初步達成共識:
1.自己來取餐
2.喜歡吃的多取一點,不喜歡吃的可以少取一點
3.吃的多的可以用大勺取,吃的少的可以用小勺取
(二)取餐達人秀自主
1.師幼小問號
幼兒問
“我們要在哪里取餐?”
“我沒取過,不會取怎么辦?”
“取餐要排隊嗎?”
教師問
“取餐地點在哪里合適呢?”
“這么高的餐桶適合孩子們取餐嗎?”
“湯需要孩子們自己來盛嗎?”
自主取餐讓孩子們興奮不已,諸多小問號帶給老師們更多思考,此刻教師和幼兒心中都有同一個想法,那就是試試看。
2.取餐遇難題
問題1:餐桶有點高夠不著怎么辦?
鏟子、湯勺、夾子一切就緒,孩子們發現餐桶放到桌子上,取餐時有些夠不著,怎么辦呢?
師幼討論:
“那個桶太高了?!敝Z諾說。
“奶奶家都用大盆盛飯?!毙裥裾f。
到哪里找盆呢?孩子們一下子想到了廚房,盆子很快找來啦。
孩子們通過生活中的觀察,獲得了對比高矮物體的經驗,這讓老師們欣喜不已。這么好的教育契機老師們可不想放過。
“現在我們就用這個桶,有什么辦法可以很輕松就能夠著?”老師繼續問道。
“把桶放地下?!笔駰澆患铀妓髡f出來。
“放到地下不太衛生,不放到地上,還可以放到哪里?”孩子們認真地思考老師的問題,小眼睛環視著活動室里的物品。
“可以放到這個桌子上?!比闳阒钢顓^里的一張小圓桌說。搬來一試,孩子們立刻否定了。通過比較孩子們發現這張圓桌比之前的桌子還要高,那還可以放到哪里呢?孩子們一時想不出來。
“去找一找我們的活動室里還有什么物品比這張桌子矮,可以把桶放上去?”老師繼續引導幼兒思考。
孩子們找來了搭建區的紙筒、紙盒子、奶粉桶、娃娃家的小凳子,經過一一嘗試,還是覺得用盆來盛飯比較好取。
教師支持與回應:
生活中處處皆有教育契機,“餐桶夠不著”的問題引發幼兒去觀察、比較兩種、三種物體之間的高矮關系,從而逐漸了解高矮的相對關系。教師將問題拋給幼兒,適時引導,讓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與發展,寓教于樂,樂得其所。
問題2:米飯黏黏的,老是粘在小鏟子上,一點也不好盛。
周一是米飯,取餐時孩子們遇到了問題。
“鏟子上粘的米好多啊,我都快拿不動鏟子了?!蔽奈恼f。
“米太黏了,我都盛不來,才盛了這么一點?!卑膊┲钢约旱牟捅P說。
看到孩子們吃力地拿著鏟子鏟米,老師們心里又有了想法。
“怎樣可以讓米飯不粘到鏟子上呢?”教師問。
幼兒討論:
“我家里的鏟子也粘,每次媽媽都會這樣刮下來?!泵餍褡鲋蔚膭幼髡f。
“媽媽每次會把米做成飯團?!闭苷苷f。
“還有什么好方法嗎?”教師問。
“我們再去問問食堂阿姨吧!”孩子們決定再一次求助食堂阿姨。
“可以把鏟子上抹上一點油,就不粘了?!?/span>
孩子們拿著抹上油的鏟子如獲至寶,即刻就要試試看。
“老師,真的不粘了?!蓖┩└吲d地說。
鏟子上不粘米了,孩子們取餐的速度加快了。孩子們還發現,抹上油的鏟子也會稍微粘上一些,但比不抹油的鏟子粘的少。他們決定繼續尋找能讓鏟子不粘米的好方法。
教師支持與回應:
每一個問題的生發都能引發幼兒的多次思考和動手實踐,當發現鏟子粘米時,孩子們能積極向他們認為能幫助解決問題的成人求助,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以不斷提升。
問題3:排隊取餐時間長,隊伍較亂
幼兒排隊取餐,不一會兒隊伍就亂了,取餐時間較長,還發生餐盤掉落的現象。為讓幼兒發現取餐時的種種問題,教師隨即將取餐過程拍成視頻與幼兒一同分享。
“源源插隊了,宸宸還沒取完,他就到了宸宸前面?!卑讑櫿f。
“軒軒的飯撒了,那里太擠了?!眲P凱說。
“他沒用手扶住盤子?!焙f,“我都會用手扶著盤子?!?/span>
幼兒發現取餐的問題,再次取餐時秩序就好多了,總共用時約10分鐘。
教師反思:
幼兒發現了取餐時的諸多問題,這也激起幼兒的探究欲望。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才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途徑。短短幾天,孩子們能秩序井然地自己取餐,用餐積極性更高了。當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盛滿餐盤時,那種喜悅即刻就化作用餐的動力,自己盛的飯吃起來味道就是香。
(三)盤兒光光疊疊“樂”
餐前“樂”介紹
“紅蘿卜,綠青菜,紅的紅,綠的綠,吃蘿卜,吃青菜,圓圓臉蛋真可愛?!痹诤猛娴氖种赣螒蛑?,介紹午餐開始了。
“大家好,我叫蘇圣哲,今天我來介紹午餐。今天的午餐有土豆、魚、豆芽,還有饅頭?!闭苷芙榻B的很流利。
“大家好,我叫何欣頤,今天的午餐有胡蘿卜木耳,胡蘿卜對眼睛好?!毙李U還會說出胡蘿卜的營養。
孩子們在一次次的介紹中還學會了描述蔬菜的一種或幾種特征,如“紅色的圓圓的西紅柿”、“綠色的菠菜”等。就這樣,師幼在其樂融融的家的氛圍中共進午餐。孩子們的用餐興趣提高了,教師也對每一位孩子的用餐習慣了如指掌。
餐后“樂”分享
“今天你光盤了嗎?”“還有誰光盤了呢?”孩子們飯后熱衷于這些話題,他們對當天的光盤寶寶比較感興趣。
“老師幫我們拍照片,然后來分享?!睏潡澓敛华q豫地說。
孩子們喜歡老師給拍照片記錄。
“老師拍了需要分享,你們才能知道,能不能自己來記???”教師進一步引發。
孩子們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快來看!”一個貼有照片的紙筒吸引了孩子們。
“雪花片可以插到吸管上,今天是星期一,咱們就用紅色的雪花片來記錄,如果你光盤了,就在你的照片的吸管上插一個紅色的雪花片。這樣就可以清晰看到每天都有誰光盤了?!?老師邊說邊示范給孩子們看。
飯后,孩子們都喜歡到日記墻找自己的照片并插一插。光盤的幼兒越來越多了,“少取一些,吃完再取”的方法讓孩子們取餐時樂此不疲,自主、寬松的用餐氛圍讓光盤行動毫無壓力。
(四)美食出場助光盤
幼兒對美食毫無抵抗力,有一種美食的味道叫幼兒園味道。綠色新鮮的食材、精心美味的烹調、安全營養的配餐、科學合理的膳食食譜,為孩子們的健康保駕護航。幼兒自主下的光盤行動,也有了另一個名字,那就是“盤兒光光”?!拔易钕矚g吃胡蘿卜啦!”“我最喜歡吃金針菇燉小雞啦,可是媽媽總是做不出來?!笔程脦煾荡丝淌呛⒆觽冏畛绨莸娜?。孩子們心中又有了疑問:
我們吃的飯是怎樣做出來的?
“我看到做飯的鍋好大呀!我都沒見過那么大的鍋?!痹丛凑f。
“做飯的桌子也很大,還很長?!焙f。
“鍋里的菜好多啊,炒菜的鏟子好大??!”凡凡說。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自己的所見所聞。
“阿姨,做這么多飯,你累不累?”林哲問。
“累啊,但為了你們能吃好吃飽,阿姨再累也很值得?!睆N師阿姨說。
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他們雖然不了解“值得”的含義,但看到廚房師傅這么辛苦,要好好吃飯才是尊重她們的勞動成果。
哲哲在幼兒園里不太喜歡吃紫菜,老師及時和媽媽溝通,媽媽變著花樣,將紫菜放到飯團里,以保證營養均衡攝入,哲哲也逐漸喜歡上吃紫菜。
和家人一起制作美食也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從洗菜到嘗試切一切、炒一炒,孩子們在家過足了“小小廚師”癮。品嘗自己親手參與制作的美食,味道也是美極了。
此刻,爸爸媽媽們也加入到光盤行動中來,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光盤,
相信有家園的共同助力,盤兒光光一定會成為冬日里最亮的光。
三、活動的特點及價值所在
光盤行動真正放手,給孩子們自主的機會,吃多少自己說了算讓孩子們體驗到小主人的樂趣,由此孩子們也把幼兒園真正當作了自己的家,師幼間其樂融融的互動氛圍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更顯主動積極。餐前孩子們用心布置用餐環境,桌子怎樣擺放都是孩子們自己商定。餐后活動也逐漸變得豐富有意義,孩子們自己找來抹布和拖斗,擦桌子、掃地那是有模有樣。怎樣擦桌子才干凈呢?孩子們在動手擦的過程中也總結出方法:抹布不能太濕,要擰一擰;桌子上的飯??梢韵炔恋奖P子里;抹布可以疊一疊,這樣擦的更干凈;掃地可以用娃娃家里的小掃把。
每個人都有事干的餐后時光再也不無聊了!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傾聽與表達、探索與發現以及交往溝通等能力都有所提升,自信、勇敢的品質也獲得很好的體現,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隨之提升,這也是令我們最喜悅的事情。
當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適時引導、恰當介入,把自主權留給幼兒,讓幼兒學會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幼兒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技巧,讓幼兒真正成為光盤行動的“主角”。
當吃飯成為一種愉悅,光盤成為一種動力時,光盤便有了真正的意義,幼兒吃好吃飽才是最終目標。光盤不在于結果如何,而在于孩子們在光盤的過程中收獲了什么。過程中,我們關注每個幼兒的用餐情緒和餐后交流,發現有的孩子在盡力用餐,只為光盤,當光盤行動只為達到光盤而行動時,用餐無形中變成為一種壓力。于是我們適時以繪本《我為什么要好好吃飯》來介入引導幼兒吃飽吃好。接下來我們計劃引入“舌尖上的禮儀”,從用餐時的用語、儀態等出發,讓餐飲文化成為光盤行動的一道饕餮大餐。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文明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
光盤伴我,健康生活!